NEWS
新聞資訊
發布時間:2021-09-04 閱讀量:
火鍋行業內有句話,叫做“火鍋食材千千萬,口味圍著鍋底轉”,在火鍋賽道,相較于食材創新,鍋底創新速度一直很慢,這也正加速火鍋賽道的高同質化現象。
8月19日,海底撈在北京、上海、浙江、吉林等18個省份的700余家門店上線果味酸辣鍋底沙棘火鍋。據海底撈沙棘鍋研發團隊負責人介紹,相對于食材上新,鍋底的創新更具難度,此次推出的沙棘鍋底經歷了19次產品更迭,歷時8個多月才上市。
對于困擾火鍋賽道依舊的鍋底同質化問題,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火鍋的鍋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,相對于食材上新,鍋底的創新更具難度,要充分考慮不同消費群體的口味需求,要在細節處把握好平衡。
實際上,盡管火鍋賽道已是一片紅海,但依舊不乏入局者,激烈競爭之下,火鍋鍋底的同質化問題一直揮之不去。
同質化鍋底擠壓賽道
火鍋一直是中餐品類中增速較快的賽道之一。
比起西餐,中餐的烹飪更加復雜,也更加依賴廚師的經驗技巧,因此也更難實現標準化和規?;?,而火鍋則是中餐中少有的基本無需依賴廚師的品類,同時,火鍋的鍋底、菜品以及蘸料,也擁有相對穩定的產品體系,這也成為火鍋門店能夠實現高度標準化的基礎。
標準化程度高,意味著更容易跑出規?;倪B鎖經營品牌。以頭部兩家火鍋品牌海底撈和呷哺呷哺為例,兩家品牌在過去幾年店面數量都在成倍增長。2018年-2020年三年間,海底撈的門店數由466家增至1298家,增長近三倍;而呷哺呷哺(含“呷哺呷哺”及“湊湊”兩個品牌)則由886家增長至1201家。
從行業整體來看,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此前的數據,我國火鍋店的數量已由2013年的23萬家增至2017年的30萬家,年均增長6.9%。當時,初步估計2019年保持增長態勢,火鍋店總量近35萬家。
對此,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來看,火鍋連鎖率低于餐飲整體連鎖率,火鍋產業呈現市場格局分散、集中度較低的特點,仍有提升空間。
隨著入局者增加,標準化餐飲的另一面開始顯現。高度標準化意味著更易復制,也意味著高度的同質化。
如鍋底麻辣、菌湯、骨湯、番茄等主流口味;蘸料的麻醬、油碟、干碟;食材上,牛羊肉類、水產品類、丸滑類、蔬菜類、豆制品類等組成?;疽呀浌潭?,商家更多則是在調味上做創新。
鍋底創新難題何解?
作為決定火鍋口味的核心因素鍋底,其創新迭代尤其緩慢。
由于國內地域環境、飲食結構等多種因素,火鍋鍋底主要可以劃分出六大類,分別是北派火鍋、江浙系火鍋、川渝系火鍋、云貴系火鍋、粵系火鍋以及臺式火鍋。而這些鍋底口味基本已經被各大火鍋店涵蓋,很難再做創新動作。
除了市面的常見鍋底,大多數火鍋鍋底上新都圍繞著已有的口味做進一步優化。例如海底撈2019年5月推出三文魚濃湯微辣鍋底、絕代雙椒鍋底和檸檬酸辣蝦鍋底;2019年秋季推出鮮辣雙椒火鍋、豬肚烏雞火鍋;湊湊2019年4月上新的小龍蝦鍋底、2021年6月上新的酸菜白肉鍋底,均是從已有菜品、口味中演變而來。
對于鍋底創新難題,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也提到,火鍋的鍋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載體,相對于食材上新,鍋底的創新更具難度,要充分考慮不同消費群體的口味需求,要在細節處把握好平衡。他認為,創新的本質在于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,主動挖掘新的消費趨勢,探索新方向、新技術,重視研發、加大投入力度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。同時,業務向供應鏈延伸,通過自建調料工廠、食材生產基地,以保證食材的獨特性。
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,鍋底的同質化已經成為整個火鍋行業的普遍現象,在此背景下,如何去凸顯自身的差異化以及核心競爭力,是每個火鍋企業都在考慮的問題,也是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。
而對于火鍋賽道的產品創新,海底撈相關負責人認為,對于行業而言,“創新”意味著不斷滿足新的消費需求,在此基礎上探索行業發展新方向,利用新技術、新理念不斷革新行業業態。而對于企業而言,“創新”意味著契合行業發展趨勢和新消費需求,不斷突破場景邊界,根據具體消費場景和需求,提供多元化、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。
毕节市蔬菜有限公司 | 巴中市咖啡有限公司 | 平阳县干果有限公司 | 郓城县动物有限公司 | 资阳市家禽有限公司 | 白银市麻类有限公司 |
德清县能源有限公司 | 安顺市木炭有限公司 | 东平县植物有限公司 | 茌平县艺术有限公司 | 都江堰市家禽有限公司 | 高青县养殖有限公司 |
鄄城县餐饮有限公司 | 郯城县养殖有限公司 | 松阳县家禽有限公司 | 苍南县动物有限公司 | 巨野县牲畜有限公司 | 费县干果有限公司 |